第(3/3)页 “务以稳守根本,切勿浪战,伺机援护为要。” “言辞务必恳切,要让天下野心勃勃之辈者知晓,本王亦时刻关注着天下!” “本王亦在守护天下,保护侄儿……” “臣,领命!”汪伯彦深深一拜,语气充满了感同身受的沉重。 他完美地接住了赵构抛过来的戏码,主臣二人在虚伪的表演中,达成了默契。 一纸以“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”名义迅速从东平府发出,通传天下。 先是有太子慷慨呈辞,欲行霸道,挽天倾。后又有康王为侄儿保驾护航。 一时间,大宋乱世,臣民尽欢。 只觉得国虽破,山河已碎,可又有如此强势的太子,如此情深义重的皇叔…… 没的说,这大宋,算是有了! 几日后。 时间在复杂的大宋末年局势中,悄然来到了靖康二年三月初三。 此时赵构那份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发出的,为侄儿保驾护航的文书已传遍天下! 也正因为太子与康王接连的“觉醒”,叔侄情深的模样,几乎让南北两地风起云涌,南方士绅,学子,开始拥戴康王。 而北方距离太子近的豪杰英雄,义军散兵,也纷纷来投,可谓是如火如荼。 天下宋人,尽唱大宋有希望。 此时,同州州衙后堂书房之中。 赵谌看了眼站在面前的郑骧,而后目光又放在桌上,那份赵构以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发出的文书,怎么看怎么觉得反胃。 “癞蛤蟆跳脚背……”赵谌心底冷哼。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那些明星,被人“蹭热度”,“吃流量”的时候要跳脚了。 最让他受不了的是,这狗东西竟然强行捆绑,要跟他上演一出叔侄情深的戏码! 像个硬贴上来的癞蛤蟆! 实在是太膈应了! “郑卿,九王叔此举,你怎么看?”恶心归恶心,但赵谌却还有不同战略上的看法,想跟这位有宰执天下之资的臣子商议。 宗泽则是忙着练兵,收编各地投奔而来的义军,溃兵,练兵,武装大军。 “首先,恭喜殿下,枷锁尽除!”然而让赵谌意外的是,郑骧上来就一句恭喜。 “枷锁?孤有何枷锁?”赵谌有些没明白过来。 “废太子诏!”郑骧目光灼灼,道:“殿下莫不是以为,一份太子令旨檄文,不承认矫诏,那份官家亲笔的诏书就不存在了吗?” “只要官家在一日,太子日后要立新朝,在法理上,废太子诏就始终是一根刺!” “一根常常落人口舌的毒刺!” “废太子后,天下最正统,最自由,最不受金人裹挟的皇子,便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构,他公然支持太子,这意味着什么?” 郑骧目光灼灼,似是早就看透康王和太子之间的所有了。 那句“落人口舌”说的是谁?自然就是那个唯一在外,还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康王了。 他已然看出,太子在跟康王暗争了! 只是迫于天下大势,太子和康王,谁都不能明着来,只能暗自争斗,布局。 谁乱来,谁想斗,谁就失了人心。 这也是康王如此明目张胆的贴上来,上演叔侄情深,太子心中不快却不发作的原因。 他可是听宗泽说了,康王根本不打算救太子,救汴京的,态度早就明确了。 否则,宗泽也不会对康王那般失望,提起来就唉声叹气,还担心其影响太子。 郑骧什么人?也是一个官场老油条了。这种事,他看的可太明白了! “呵!”听到这里,赵谌突然笑了,语气古怪道:“这意味着,天下人不再承认!” “有了九王叔的这番‘好意’,算是彻底坐实了那废太子诏为矫诏了!” “毕竟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,又是如今热度空前的,爱护侄儿的大宋好王叔啊……” “从此废太子诏,就是一纸废书!” 其实这道理,很简单,赵构和他身边的人不可能不懂,这等于是否认废太子诏。 可还是那句话,对于赵构方来说,不过是“两利相权从其重,两害相权从其轻”罢了。 在他们看来,如今赵谌龙入大海,入了关中,只要站稳脚,迟早称帝。 乱世法理真的重要吗?重要! 可法理的定义,却又无比的灵活。且,那是太平后,史官该考虑的事情! 实在不行,只要天下太平了,再让大儒们,帮着粉饰一二嘛。 嗯,孔家就不错,他们就干这个的。 再则,废太子诏天下人都知道怎么回事,如今太子强势表态,这个时候康王不表态合适吗?届时天下人怎么看他这个兵马大元帅? 所以,与其如此,不如承认就是。 还能换来天下人的好感,强行从太子这里分出一杯羹来,何乐而不为呢? 太子必然会吸引金人火力,等太子被灭后,他们在南方独大,占尽天时地利人和。 之后,振臂一呼,直接称帝了。 并且,有了这叔侄情深的戏码,仁义道德占尽,法理上更是没得顺,顺溜无比。 与之相比,一个谁知道能活多久的太子,和所谓的废太子诏,何其单薄! 只能说,赵构和那帮保守派们是真坏,但不能说他们真蠢,没有人是庸才的。 “金人的阴谋,算是彻底破产了……”此时,赵谌心中膈应已经消散不少。 话毕,赵谌又在心里补充,道: “我们叔侄情深,势要共抗金人,那狗爷俩在青城,怕是要遭老罪了……好!” “郑卿似乎还有好处没说吧?坐下说……”赵谌笑着抬手,示意郑骧入座。 “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