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大王,臣以为,此事关系重大,须得从长计议!”汪伯彦几乎是立刻上前一步,躬身作揖,语气沉痛却意有所指。 他抬起头,目光恳切地看着赵构。 “太子殿下虽脱困于汴梁,然如今中原遍地烽烟,金兵铁骑四布。” “我等若贸然救援,非但难以成事,反倒可能暴露太子行踪,招致金人围追堵截。”说着,他话锋一转,声音变得凝重: “为今之计,当以保全宗室血脉为重。” “臣以为,大王当速速南下应天府,召集四方勤王之师。” “待站稳根基,兵力充足之时,再遣精兵北上接应,方为上策。” “至于太子殿下……”汪伯彦说到这里,微微一顿,语气变得深沉: “唯有暂避锋芒,隐匿行踪,方是万全之策。但愿天佑大宋,使太子能避过此劫。” 一番话说完,就算是刘浩这个不是赵构核心决策圈的武将,都听明白了。 这番话,表面上是为太子安危着想,实则句句都是放弃救援,字字未言加害,却字字都将太子推向了自生自灭的境地。 “南下聚势”、“暂避锋芒”、“从长计议”,所有这些词的潜台词都一个意思:我们不会立即救援,太子的生死,听天由命。 破庙内一片死寂,落针可闻。 汪伯彦表态了,其他软骨头自然也不能落后,黄潜善立刻趋前附和。 “汪相公所言极是!” “大王,如今金人哨骑游弋,我军疲敝,实不宜与虏骑争锋于野。” “太子殿下若能得天庇佑,自会遇难成祥。当务之急,是保大王万全,速离这是非之地南下,以图后举啊!” 他的话语急促,仿佛金兵下一刻就要杀到门前。 耿南仲捋着胡须,声音低沉却清晰: “祖宗基业为重。保大王就是保大宋,大王身系天下臣民之望,岂可因小失大,轻身犯险?若大王有失,则大宋真无望矣!” 耿南仲说话间,将“小”字咬得特别重,其意指谁,不言自明。 然后就是张俊、杨惟忠几人,你一言我一语,急切的向赵构表态。 虽无一句明言放弃太子,却已将“南下自保”塑造成了唯一“正确”的选择,字字句间,已将那位流亡的太子置于死地。 刘浩的脸色也在这一刻,变得极为精彩,眼神中的期盼也立刻消散于无形,他不傻,自然听出了这番话中的深意。 赵构见此,眼底闪过满意之色。 而后目光缓缓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了面色铁青,紧握拳头的刘浩身上。 此人是个忠臣,并且以宗泽为首。 如今算是他护卫大军中,唯一的一股不安定因素了。 “刘将军,”赵构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,“诸位相公所言,皆老成谋国之见。孤亦心痛如绞,恨不能即刻提兵救援太子,以全叔侄之情、君臣之义。” 他微微叹息,语气变得无比沉重: “然,孤既受父皇密旨,开大元帅府,承天下之重,便不能因私废公,逞一时之勇而置社稷于不顾。” “若因孤决策失误,致使大军覆没,则非但太子无人可救,这大宋最后一点骨血与指望,也将断绝于孤之手!” 第(1/3)页